一颗绿豆大小的石头粒、一根细细短短的小线头、一片指甲盖大的小纸屑,丝毫不会引起我们成人的注意,可是它们却都是吸引孩子们的好东西。孩子就是在这些东西上,探索和发展着他们的触觉和视觉能力。
1岁到1岁半左右,是孩子能够将手的活动和整个身体的平衡联系起来的时期。在这个时期,腿是孩子的运输工具,把孩子从这里带到那里,而手就用来探索和工作。随着手和身体平衡的发展,孩子的手和腿都开始有力量了,他们的活动开始变得灵活起来。对孩子来讲,观察和抓、捏细小东西本身,就是在发展他们小手的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,而这就给以后发展他们的精细动作打下了基础。
孩子在细微事物敏感期的具体表现:
1、在室外,关注蚂蚁、小豆子、小花瓣、小石子等等。
许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:孩子蹲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,眼睛只盯着地上爬来爬去的小蚂蚁;或者看到地上的小石子,孩子就会跑过去一个一个地捡起来。孩子的这些举动在父母看来也许会觉得很无所谓,蚂蚁有什么好看的?小石子有什么意思?但孩子的心里却完全不这么想,在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中,他对这些小东西都会有莫大的兴趣。
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特殊时期,在这个时期里,越是微小的东西越能引起他的兴趣。而有时候这个时期被某种因素耽搁之后,它的发生时期还有可能会推后。在这一时期内,小蚂蚁、小石子、小豆子、小野花等微小的东西,在孩子的眼中都是无比神奇,且又充满无限乐趣的。尤其是小蚂蚁,孩子会用各种方式来表现他对观察蚂蚁的热情。
所以,父母这时候要放平心态,不要因为孩子观察蚂蚁而觉得那没有意义,也不要因为他数小花瓣而觉得那是在浪费时间。这种对微小事物的细心观察,将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以及观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。>>>宝宝细微事物敏感期
2、在室内,关注小线头、头发丝、纸屑等等。
孩子在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里,在室内还会关注那些“微不足道”的小东西,比如小线头、头发丝、纸屑,等等。他会捏起一个小线头转手又扔掉,或者是攒在一起,也会盯着一些碎纸屑不放。
小线头、小纸屑,甚至是细小的头发丝,这些东西在父母看来完全就是要归入垃圾的行列里的。但当孩子处于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的时候,这些东西就是他的宝贝。
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独特,父母要知道,对小东西的格外注意其实也就是他观察能力的开端。所以,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,父母自己也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,这种有意识地对他观察能力的培养,可以使他将来养成细心的好习惯。